
作者:陶玉和(西安)
走近玉泉院,古朴的门匾“玉泉院”三字熠熠生辉,红墙金匾间透露出庄重与典雅。院内石碑上刻有“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,昭示着这里深厚的历史价值。
七月的华山,山峦苍翠,云雾缭绕,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境,更是道教文化与古建筑艺术的瑰宝。从玉泉院到紫霄宫,从石碑铭文到神像壁画,每一步都仿佛穿越时空,与历史对话。
展开剩余91%沿着石阶而上,可见“入希夷门”匾额悬挂于古色古香的门楣之上,两侧对联气势恢宏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。
入希夷门是道教修炼术语,意指通过虚寂玄妙的修行境界通达大道本源,核心在于超越感官局限、合于自然无为的至高境界。
希夷门源自道家哲学经典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”,形容道的本体无声无色、虚寂玄妙。元代内丹派宗师李道纯在《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》中以“入希夷门”概括道教修炼的核心路径,强调突破形色束缚、回归自然真一的状态。
继续前行,紫霄宫的石碑巍然矗立,龙纹雕饰象征着神圣与威严。碑文记录着紫霄宫的辉煌历史,与周围红柱灰瓦的建筑群交相辉映,令人肃然起敬。
德冠古今
山岳吞烟
紫气新辉
沿途可见诸多石雕与神像,如沉睡的智者、冥想的老者,他们或静卧、或沉思,神态安详,仿佛在诉说着道法自然的哲理。石狮子威武镇守门前,麒麟雕像象征祥瑞,每一处雕刻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。
玉泉院门前的老人像是北宋道教学者、养生家陈抟老祖(希夷先生)。该雕像展现其独特的睡姿,与其在道教中的地位及与玉泉院的渊源密切相关。
陈抟(871-989年),字图南,号扶摇子,北宋著名道教学者,创立先天易学体系,著有《无极图》《先天图》等经典著作,其学说对宋代理学发展有重要影响。
玉泉院原名希夷祠,由陈抟弟子贾得升于北宋皇佑三年(1051年)为纪念恩师所建。
玉泉院内现存希夷洞、希夷祠等建筑,均供奉陈抟石像或塑像。
庙宇中供奉着各路神灵,财神殿、文昌殿香火缭绕,神像金身庄严,蜡烛与香炉映照出信仰的光辉。壁画中仙人腾云驾雾,手持法器,神话色彩浓郁,仿佛将人带入东方仙界的幻境。
行至山间,石碑与岩石上刻有“平等”、“利他”、“太元素精”、“文冈登经”等字样,字体苍劲有力,蕴含哲理,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宁静而深远。
此次华山之行,不仅领略了山岳苍茫的自然之美,更深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每一处古迹,都是历史的回响;每一块石碑,都是文明的印记。
作者陶玉和,西安人,1970年工作,1973年入伍,退伍后在市公安部门工作至退休。
编辑:夏天
发布于:山东省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